衣赐履按:本章节聚焦于前秦时期骁骑将军吕光自立为王的史实。
公元385年9月,吕光率军自龟兹(今新疆库车县)返回宜禾(今甘肃省瓜州市)。此时,前秦凉州刺史梁熙驻守姑臧(今甘肃省武威市),计划封锁边境,阻止吕光入境。时任高昌太守的杨翰,其辖区位于凉州最西端(今新疆吐鲁番市东部),向梁熙提出了重要建议。
吕光在征服西域后,军力强盛,士气高涨,得知中原局势动荡,必定会有所行动。河西地区幅员辽阔,拥有十万精兵,足以确保自身安全。然而,一旦吕光跨越沙漠,其攻势将难以遏制。高梧谷口位于新疆吐鲁番市,地势险峻,我军应迅速占领并切断其水源供应。缺乏水源的吕光军队将迅速失去战斗力,我军可轻松掌控局势。若将军认为高梧谷口过于偏远,亦可选择驻守伊吾关(新疆哈密市)。放弃这两处战略要地,即便张良再生,也将无计可施。这正是兵法中所强调的必争之地。
梁熙并未依从。
张统,来自犍为(今四川省彭山县),向梁熙提及美水令(具体地点不详)。
展开剩余93%君主集结全国兵力讨伐晋朝,却惨遭败北。与此同时,慕容垂在河北起兵,慕容泓与慕容冲逼近长安,丁零和杂胡在关中、洛阳地区掀起叛乱。各地州郡的豪强势力纷纷伺机而动,朝廷法纪松弛,人心涣散。在此局势下,吕光率军返回,其意图难以揣测,将军将如何应对这一局面?
梁熙坦言,他对此事深感担忧,不知该如何应对。
张统表示:
吕光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意志,统领着渴望归乡的士兵,凭借平定西域的威势,锐不可当。其家族世代蒙受皇恩,忠诚之声名扬四海。行唐公苻洛,作为君主的堂弟,勇猛非凡。为将军计,建议尊奉苻洛为联盟领袖,推举忠义之士统领众豪杰,如此即便吕光到来,亦不敢有异心。随后,可集结其精锐力量,联合毛兴(河州刺史,驻枹罕,今甘肃临夏)、王统(秦州刺史,驻上邽,今甘肃天水)、杨璧(南秦州刺史,驻下辨,今甘肃成县,杨璧于384年六月已被后秦俘虏,可能因凉州与东方隔绝,未知此事),汇聚四州之力(指凉州、河州、秦州、南秦州),铲除叛逆,稳定王室,此举可媲美齐桓公、晋文公的伟业。
梁熙未予采纳,随即派遣使者前往西海郡(位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),将苻洛处决。
据衣赐履记载,公元380年五月,苻洛发动叛乱,但很快被窦冲和吕光等人镇压。苻坚未将其处死,而是将其流放至西海。梁熙对此表示极度担忧,认为必须彻底消除这一隐患。
吕光得知杨翰的策略后,惊出一身冷汗,立即停止前行。杜进将军进言道:
梁熙虽温文尔雅,却缺乏审时度势的能力,他必然不会采纳杨翰的策略,将军无需忧虑。当下,趁敌方尚未达成一致,我们应迅速出兵。若未能获胜,我甘愿承担误判之责,接受军法处置。
衣赐履指出,梁熙不仅担任凉州刺史一职,还兼具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双重身份。历史记载中,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著称,并承担了国史的编纂工作。他与兄长、幽州刺史梁谠,被誉为“二梁”。基于此,杜进评价他“文雅出众”。
吕光对此表示认可。
吕光率军抵达高昌时,尚未部署兵力,高昌太守杨翰便主动开启城门,亲自率领全郡官员出城迎接,表示归顺。这一举动展现了杨翰对吕光的迅速臣服,避免了不必要的军事冲突。
衣赐履指出,梁熙未采纳杨翰的建议,杨翰遂选择归顺,避免了无谓的牺牲。
吕光率军抵达玉门关(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方向)时,收到梁熙发来的讨伐文书,文中严厉指责其未经许可擅自撤离西域驻军的行为。
梁熙委任其子梁胤担任鹰扬将军一职,联合振威将军姚皓及别驾卫翰,统率五万大军于酒泉抵御吕光的进攻。与此同时,敦煌太守姚静与晋昌(今甘肃省瓜州市)太守李纯相继率部归顺吕光。
吕光发布檄文,谴责梁熙缺乏为国赴难的决心,并阻挠军队返国。他随即派遣彭晃、杜进、姜飞等人担任先锋,在安弥(今甘肃省酒泉市东)与梁胤展开激战。梁胤军队惨败,其本人也被俘虏。此后,居住在山区的胡人和夷人纷纷归顺吕光。
在武威郡,郡治位于姑臧的太守彭济,采取果断行动,将梁熙拘捕并转交吕光。吕光随后处决了梁熙。
吕光率军进驻姑臧(凉州治所,今甘肃武威),随即自任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,并向朝廷推荐杜进为辅国将军、武威太守,封武始侯,同时对其余部将也进行了相应的职务安排。凉州各郡县纷纷归顺吕光,唯有酒泉太守宋皓与西郡(位于甘肃永昌西北)太守索泮坚守城池,拒不投降。吕光出兵讨伐,成功将二人擒获。吕光当面质问索泮道:
奉旨征讨西域之际,梁熙竟阻断我军退路,此等逆臣,汝何故效忠?
索泮表示:
将军奉命平定西域,却未获授权扰乱凉州。梁公何罪之有,竟遭将军诛杀?我虽力有未逮,未能为君父雪恨。然主亡臣殉,乃千古不易之理。
吕光闻讯后,立即下令处决索泮与宋皓。
衣赐履提出疑问:我不太明白,吕光与梁熙之间是否注定要走向对立?是否存在其他化解矛盾的途径?按理说,姚苌和慕容泓发动叛乱,吕光的回归本应增强苻坚的势力,为何非要以其擅自撤军为由引发冲突?梁熙此人,虽颇具文采,却缺乏应变之才。
从另一个视角分析,吕光或许仅具备将领的才能,缺乏统领一方的远见卓识。梁熙、索泮、宋皓等人均属于思维较为僵化、缺乏灵活性的类型,与吕光之间并无根本性矛盾,完全可以通过适当手段将其招揽,为己所用。试想,若刘邦、刘秀身处此境,将会采取何种策略?
尉祐,时任主簿,为人阴险狡诈,曾与彭济共同拘捕梁熙,因而深得吕光器重。他罗织罪名,诬告姚皓、尹景等十余名贤士,致使吕光下令将其全部处决。此举令凉州百姓对吕光大失所望。
吕光任命尉祐为宁远将军兼金城太守,尉祐赴任途中,行至允吾,突然率军占领该城,发动叛乱。其堂弟尉随占据鹯阴,与尉祐遥相呼应。吕光随即派遣魏真讨伐尉随,尉随兵败,逃至尉祐处。随后,吕光命姜飞率军击败尉祐,尉祐退守兴城,并在此地煽动民众,吸引大量汉人与少数民族归附。姜飞的部下司马张象与参军郭雅密谋刺杀姜飞,意图投奔尉祐,但因计划败露,二人仓皇逃亡。
衣赐履指出,尉祐的行为颇具戏剧性。首先,尽管吕光对其信任有加并屡次提拔,他却选择背叛,动机成谜。其次,尽管史书记载其品行不端,却仍能吸引众多追随者,甚至姜飞麾下的官员也纷纷响应,可见其手腕不凡。最后,他竟在历史中突然销声匿迹,再无记载,仿佛人间蒸发,令人费解。
苻坚率军进攻东晋时,前凉的最后一位君主张天锡随军出征。淝水之战中,前秦军队惨败,张天锡趁机逃往东晋。与此同时,张天锡的世子张大豫被前秦长水校尉王穆秘密庇护。苻坚返回长安后,王穆与张大豫一同逃往河西地区(今甘肃省中西部),寻求鲜卑部落首领秃发思复鞬的庇护。秃发思复鞬随后将张大豫安置在魏安(今甘肃省古浪县东部)。
衣赐履指出,秃发思复鞬乃南凉建国之君秃发乌孤的父亲。
在公元386年的正月,魏安地区的焦松、齐肃和张济等人集结了数千民众,推举张大豫作为他们的领袖,成功攻占了吕光控制的昌松郡,该郡位于现今武威市以南。在此次行动中,他们俘虏了当时的太守王世强。
在二月份,吕光派遣辅国将军杜进对张大豫发起征讨。然而,杜进所率军队遭遇失利,张大豫趁机逼近姑臧,意图与吕光展开决战。
王穆向张大豫进言道:
吕光拥有充足的粮草储备,坚不可摧的城防,精良的武器装备以及骁勇善战的将士,若贸然与其正面交锋,恐于我方不利。建议我军先夺取岭西地区(位于甘肃省永昌县南九条岭以西),以此为据点进行军事训练,同时储备军需物资,待时机成熟再与其一决高下。预计在一年之内,我军定能将其彻底击溃。
张大豫拒绝接受劝告,自立为抚军将军兼凉州牧,将年号改为凤凰,并任命王穆为长史。他发布檄文至各郡县,同时派遣王穆前往陇西地区进行游说。建康太守李隰与祁连都尉严纯随即起兵支持,集结了三万兵力,并在杨坞建立据点。
衣赐履指出,张氏家族在凉州地区已有超过半个世纪的经营历史,在当地民众中具备一定的支持基础。张大豫自立年号,其意图在于重建前凉王朝的统治地位。然而,他未能准确评估自身实力,导致这一政治抱负最终落空。
四月初,张大豫统领部队进军至姑臧城西侧,并在此安营扎寨。与此同时,长史王穆与秃发思复鞬之子秃发奚于,率领三万大军驻扎于城南。吕光率部出城迎战,首战即大败张大豫军,歼灭敌军两万余人,并在战斗中击毙秃发奚于。
吕光向众将领表示,倘若张大豫听从王穆的计策,那么想要成功对付他将会变得异常困难。
众人纷纷表示:
显而易见,张大豫对此并非毫无察觉。他之所以拒绝采纳王穆的建议,实乃天意使然。上苍有意让明公建立千秋伟业,故而让张大豫一时糊涂,未能作出明智抉择。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决定,实则暗含深意,为明公的宏图大业埋下了伏笔。天意难违,张大豫的失误,恰为明公的崛起创造了契机。
吕光心情愉悦,对众臣进行了丰厚的赏赐。
衣赐履指出,吕光在事业起步阶段便吸引了众多阿谀奉承者,这主要是因为他本人对奉承之词极为受用。
苻坚驾崩后,其庶长子苻丕在晋阳继承王位。得知吕光即将返朝,苻丕随即授予其车骑大将军、凉州牧及护西羌大都督等职,并封为酒泉公。然而,派遣的使者在途中被后秦军队拦截,未能将任命传达至吕光。
至九月,吕光方得知苻坚遭姚苌所害之讯(苻坚已于去年八月遇难,时隔一年,此消息方传至凉州)。随即,吕光下令全军为苻坚举哀,三军缟素,同时发布檄文至各州,定于十月共同起兵讨伐姚苌。
吕光追封苻坚为文昭皇帝,并颁布命令:凡俸禄超过百石的官员,需着斩缞服守丧三个月,普通百姓则需哀悼三日。
吕光于十月颁布大赦令,同时宣布将年号更改为太安。
衣赐履指出,斩缞作为古代丧服中的最高等级,采用未经加工的粗麻布制作,其边缘未加缝制,保留了原始毛边。在此背景下,前秦君主苻丕已追封苻坚为宣昭皇帝,而吕光则另追谥其为文昭皇帝,此举表明吕光并不认可苻丕的统治合法性。吕光自立年号的行为,进一步彰显了他的政治抱负。实际上,若苻坚尚在人世,吕光很可能会继续扮演忠臣的角色。
此外,吕光在当时并未确立国号,直到公元396年,才正式定国号为凉,历史上称为后凉,以此与张氏家族的前凉相区分。然而,历史学家通常将公元386年认定为后凉政权的起始之年。
在十一月份,朝中大臣纷纷进言,力劝吕光登基称帝。
吕光强调,当前首要任务是根除国家面临的重大威胁,而非将精力耗费于此类琐事之上。
张大豫率军自西郡(位于今甘肃省永昌县西北部)南下,攻入临洮(今甘肃省岷县),强行迁移当地居民五千余户,随后以俱城(位于临洮县境内)为据点实施驻守。
吕光派遣彭晃和徐炅率军攻打临洮,成功击溃张大豫的部队。张大豫败逃至广武(今甘肃省永登县),却在当地被民众擒获,随后被押送至吕光处。吕光随即下令处决张大豫。
公元某年十二月,吕光自封为朝廷特使,兼任侍中一职,统领中外军政大权,担任陇右、河西地区军事总督,获封大将军衔,同时出任凉州行政长官,受封酒泉公爵位。
公元387年,王穆率军夺取酒泉,自封大将军并兼任凉州牧。
西平太守康宁,自封匈奴王,在青海省西宁市发动叛乱,刺杀了化隆县太守强禧。吕光多次派遣军队征讨康宁,但未能取得胜利。随后,吕光的部将徐炅与张掖太守彭晃也相继叛变。吕光派兵征讨徐炅,徐炅逃至彭晃处,彭晃遂与康宁及王穆结成联盟。
吕光计划亲自率军讨伐彭晃,但这一决定遭到了众将领的反对。他们认为此举存在较大风险,纷纷提出异议。
吕光表示:
正如诸位所述,当前局势确实严峻。然而,倘若我不采取主动出击,对方必将先发制人。若这三人结成同盟,从东西两侧夹击,姑臧城外的领土将落入敌手,届时大势已去。目前,彭晃刚刚叛变,他与康宁、王穆之间的信任尚未稳固,此时迅速进攻彭晃,出其不意,我们仍有较大的胜算。
吕光率领三万步骑兵,昼夜兼程抵达张掖,展开猛烈攻势。经过二十天的激战,成功攻破城池,彭晃被斩。
衣赐履指出:吕光的部属接连叛乱,表明他在统御下属方面存在明显不足。尽管吕光在军事上展现出卓越的才能,但在政治手腕上却显得力不从心。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建立后凉政权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政局动荡、政权更迭频繁的有利时机。
王穆起兵之初,曾遣使前往敦煌,意图征召隐士郭瑀。面对使者,郭瑀不禁长叹,道出心中感慨。
面对民众即将遭受异族压迫的境况,我岂能袖手旁观?身为士人,我肩负着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责任。目睹同胞即将沦为异族奴隶,我内心无法平静,必须挺身而出,施以援手。这不仅是对自身职责的履行,更是对民族尊严的维护。我深知,此刻若选择逃避,必将终生悔恨。因此,我毅然决定肩负起这份使命,为拯救同胞尽己所能。
郭瑀与同郡的索嘏共同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,以支持王穆,并向其提供了三万石粮食。王穆随即任命郭瑀为太府左长史兼军师将军,索嘏则被委任为敦煌太守。然而,王穆后来因听信谗言,计划对索嘏发动攻击。郭瑀对此表示反对,并提出了劝诫。
在汉室一统江山之后,方始清算功臣。而今将军的大业尚未奠基,便已谋划诛杀将领,我仿佛目睹了麋鹿在这朝堂之上悠然漫步的景象!
王穆执意不从。郭瑀离城之际,泪如雨下,面向城墙哀叹道:
我们或许再难相逢!
郭瑀返家后,立即用被褥蒙住头部,拒绝与任何人交谈,最终选择绝食自尽。
得知王穆进攻索嘏的军情,吕光顿时喜形于色,道:
两股敌对势力自相残杀,恰是将其一网打尽的良机。
吕光率领两万步骑兵攻占酒泉后,继续向凉兴(今甘肃省安西县西南万佛峡)推进。面对吕光的强势进攻,王穆心生畏惧,率部向东撤退。然而,在撤退途中,其部众纷纷逃散,待他抵达目的地时,军队已溃不成军。最终,王穆孤身一人逃至骍马(今甘肃省玉门市东北)。骍马县令郭文将其斩首,并将首级迅速送至吕光处。
在吕光平定凉州的战役中,杜进因其卓越贡献而备受器重。鉴于其杰出表现,吕光不仅授予他武威太守一职,还册封其为武始侯,以示殊荣。杜进凭借自身才能,迅速成为吕光麾下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。
石聪,吕光的外甥,自关中前来依附其舅。吕光询问道:“中原人士对我施政与教化的看法如何?”
石聪表示,他仅知晓名为杜进的人物,而对于舅舅的存在则一无所闻。
吕光沉默不语。
公元388年,正值正月,吕光下令处决了杜进。
衣赐履曾提到,昔日张昭协助孙策管理江东事务,北方士绅普遍认为江东的繁荣应归功于张昭。孙策得知此事后,回应道:
昔日管仲辅佐齐侯,总揽国政,终使齐桓公成就霸业。如今张昭德才兼备,若得我重用,其功业岂非尽归于我!
在比较吕光和孙策的能力时,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距。吕光虽然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,但与孙策相比,其战略眼光和领导力显得逊色。孙策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和广泛的影响力,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,而吕光则未能达到同等高度。这种对比不仅体现在战场上的表现,更反映在两人对后世的影响力和历史地位上。因此,吕光与孙策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,难以相提并论。
在一次朝臣宴会上,吕光与群臣讨论国事。段业,一位来自京兆的参军,直言不讳地指出,吕光施政过于严苛,强调严刑峻法并非明君之道,建议其调整施政方针。
吕光表示:
商鞅以严刑峻法著称,助力秦国统一六国;吴起虽性情苛刻,却使楚国崛起为强国,原因何在?两位法家代表人物虽治国理念各异,但均以法治手段实现国家强盛。商鞅在秦推行变法,以严刑重典规范社会秩序,促使秦国迅速崛起。吴起在楚推行改革,虽为人苛刻,但其政治举措使楚国国力大增。二者虽性格与施政方式不同,却都通过法治途径实现了国家富强,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。
段业表示:
吴起与商鞅皆因严苛而招致杀身之祸。明公您承天运,初建伟业,若仿效尧舜之道,尚且担忧难以达成,何以采用商申之末流法度,来治理这片道德昌盛的土地?此举恐非本州士民对明公所寄望之策。
吕光神色肃穆,郑重向段业致歉。
为此,朝廷着手实施宽松简化的治理政策。
今年,陈平仲向朝廷进献了一枚玉玺,其尺寸为三寸宽、四寸长。初看之下,玉玺表面并无任何文字,然而在阳光照射下,玺身中央显现出三十四个字,内容大致指出吕光理应受封为王。
在公元389年的初春时节,张掖郡金泽县(现甘肃省张掖市南部)惊现麒麟,众多野兽紧随其后。吕光目睹此景,深感欣喜,视其为极佳吉兆。随后,其麾下官员纷纷上书,极力主张吕光应借此良机,进一步扩展其势力范围。
建兴二十四年二月,吕光自立为王,定国号为三河,并颁布大赦令。同时,他宣布改元麟嘉,着手建立完整的官僚体系,分别设立文官与武职,以完善政权架构。
石氏携其子吕绍及吕德世,自仇池(今甘肃西和县南部)抵达姑臧。吕光随即册封石氏为王妃,并确立吕绍为世子。
公元390年9月,吕光主持太庙落成仪式,并对其先祖进行追封:高祖被尊为敬公,曾祖获封恭公,祖父追谥宣公,其父吕婆楼追封景昭王,母亲则追尊为昭烈妃。
杨颖,担任中书侍郎一职,向朝廷提交了一份奏章,建议遵循夏、商、周三代以来的传统,将吕望尊奉为始祖,并建立永世不迁的宗庙。这一提议得到了吕光的认可和批准。
衣赐履指出,吕光的先祖实为姜太公。
吕光在军事战略方面展现出卓越才能,且善于采纳谏言,这些特质为其政权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。然而,他在用人方面存在明显局限,偏好任用才能不及己者,同时沉溺于阿谀奉承之中。这种用人导向与自我认知的偏差,必然导致其政权难以持久。正如历史所证明,缺乏贤能辅佐且过度自我膨胀的统治集团,往往难以维系长期稳定。吕光政权的短暂性,正是这种内在缺陷的必然结果。
发布于:陕西省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